灿爱网 > 奇闻 > 正文

​中国科学史上最大闹剧——80年代的水变油事件

2025-10-20 23:49 来源:灿爱网 点击:

中国科学史上最大闹剧——80年代的水变油事件

现在各种欺骗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难以分辨,但对于一听就荒诞不经的话,年轻人总能做到心里透亮,少有上当。因为他们说的话往往与学到的知识大相径庭。

虽然一些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创造出的骗局,听起来就荒唐至极,但偏偏总会有人相信。有一个骗局在今天都时不时被人提起,这个骗局就是80年代的"水变油"事件,在之后十余年的时间里影响恶劣。

违背科学的水变油

油气资源十分重要,是国家的战略资源之一。现在勘探出一个油田都会举国欢庆,更不要说资源匮乏、国力贫弱的八九十年代了。

国家对资源和科技人才、科技发明的重视,让骗子看到了赚钱的好机会,导致影响中国十余年的水变油事件横空出世。

水变油,现在但凡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都知道这是多么违背科学常理的事情,所谓无知者无畏吧,有人真敢做,有人真敢信,还有人真敢大量投资。以我们后来人的眼光,当然觉得这是一件轻易拆穿的骗局,但当时还没有九年义务教育,信息的交换传播也很缓慢,想来也是情有可原的。

主导这场大胆骗局的人叫做王洪成,出生于东北,读过四年书,为了讨生活,他养过猪,做过木匠活,还当过兵,之后在哈尔滨公共汽车公司做一名司机。

1984年3月,司机王洪成宣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由他创造产生了,即将四分之一的汽油加入到四分之三的水里,再倒入适量的"洪成基液",也就是水基燃料膨化剂,就能够成功地实现水变油。水一点就燃的情形让人们对水变油深信不疑。

其实上过化学课的人都知道,这个原理十分简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几滴油加进水里,因为油是极易燃的,而且油一般来说是不溶于水的,即便会溶于水,溶解度也很小。

加入了几滴油的水油混合物,一点火,就会开始燃烧。所以说九年义务教育真的很有必要,如果王洪成学过化学,恐怕就不会有胆子做这个骗局了。

这个一点就燃,且无污染,低成本,有着高于普通汽油和柴油热值的"中国第五大发明"很快受到不少权威人士肯定,也成为全国几十家新闻媒体报道的热门内容。

不得不说这里的权威人士有点有欠妥当,怎么能被如此拙劣的戏法手段蒙蔽了眼睛了呢?

甚至有一个部队企业特地为王洪成的"水变油"开办了一个公司, 300多家乡镇企业纷纷前来,给他投资了上亿元资金,让他搞共同开发,把他视为闪着金光的财神爷。

于是只上过四年学,不懂发明的王洪成靠着这场荒诞的骗局,获得了一大笔巨款。为了证明自己发明的"真实性",他还专门找人做了很多伪造的证书。将骗局完善,也不知道是不是出于作为一个骗子的职业道德。

如果将这件事写成小说,恐怕位列"中国荒诞小说之首"了,一定是文化界的标杆作品,收录入大学的教科书里,但偏偏这是现实的事件,成为了中国科学界的耻辱。

王洪成与各政要合影

骗局有尽时

有不少人被这玄乎的水变油欺骗到了,但还是有不少眼睛雪亮的群众,不过很快地就有人跳出来用种种"新"理论为王洪成圆谎,回应大家对于在普通条件下水变成了油的质疑。甚至社会上还出现了至少两份的"研究报告",随着王洪成等人的"水变油"科学表演到处传播。

1986年夏,王洪成主动到中国科学院要求对他的发明鉴定,但正当准备鉴定的时候,王洪成又临时毁约不干,还趁人不注意在中科院专利管理处偷了一份内容空白的信笺,这张空白信笺上面盖有中国科学院的公章,印着有中国科学院的抬头字样,真是胆大包天!

回去以后,王洪成就伪造了一份中国科学院发的文件——《王洪成发明成果证明》,这个文件被他带到各地出示,骗取各个合作单位和广大群众的信任。

1993年初,又一个伪造的文件被王洪成拿着到处招摇撞骗,这下王洪成踢到了铁板。这份伪造文件里的两个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市汽车研究,先后向公安部举报,诉诸法律。

展示水变油

于是公安部要求有关单位立即停止对王洪成"发明"的宣传。4月,一位物资部的人员发表了一篇文章来质疑王洪成的"水变油"。随后,一些报纸闻讯,纷纷执笔披露这个骗局。

也不知道王洪成到底哪来的底气,居然还向法院提起了诉讼,状告自己的名誉权受到物资部的干部侵犯,自然,这个诉讼被驳回了。

在次年的全国政协八届会议上,4名科技界政协委员联名提出提案,提出必须严查"水变油"事件,以及它对国家经济建设的破坏后果。

1996年元旦,王洪成被逮捕。1997年,王洪成以虚夸发明和触犯刑法的罪名被哈尔滨法院判处10年的有期徒刑。至此,这场持续了十余年的科学闹剧终于落下帷幕。

王洪成在监狱里接受教育和反思的日子早已结束,但给中国科学界和社会经济带来的损失却无法抹去。让人气愤的是,直到今天,都还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认为王洪成确确实实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王洪成这个骗子用着极其简单的原理在我们中华大地上行骗了十几年,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深思为什么。荒诞离奇的骗局,有两个极端,要么大家都不会相信,要么大家都不敢否定,虽然内心充满质疑,但经过媒体和报纸的报道,心有怀疑的人们就不敢发声。

由此可见,相关领域权威人士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能因为看到背后的好处而轻易忽视逻辑上的错误,给媒体和大众造成错误的认识。对于科学发明的肯定,我们一定要慎之再慎,敢于质疑,这才能够做到真正的科技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