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爱网 > 生活 > 正文

​姬昌真的吃了伯邑考吗,伯邑考被做成肉饼是真的吗

2023-12-28 17:04 来源:灿爱网 点击:

姬昌真的吃了伯邑考吗,伯邑考被做成肉饼是真的吗

电影《封神第一部》中伯邑考被吃的情节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先说结论:存在。

按考古界主流说法,更倾向于姬昌只主动杀死并非亲生孩子的长子伯邑考,进行献祭,并将长子做成肉糜献给姬氏祭司和羌方族、犬戎族、商族等提倡人祭的贵族势力,以此拉拢对方。

伯邑考被烹杀,制成肉糜,赐予文王的起源

战国《太公金匮》-《太平御覽》六百四十二

文王周太公曰:[天下失道,忠者死。予子伯邑考為王僕御,無故烹之;囚予於羑里以其羹歠予。]

文王问太公说:“天下失去了道德,忠诚劝告君王的人都会被杀害。我子伯邑考代替我担任王的驭手,无故被享杀,将肉糜赐给被囚禁的我食用。”

注:伯邑考,伯是排行,邑是名,考为尊称。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往往是胜利者书写的,我们在读史书时,一定要辩证的去读。

周文王不是至仁的圣者,帝辛亦非十恶不赦的暴君,历史的记载与事实不一致时,要以事实为准。

姬昌真的吃了伯邑考吗,伯邑考被做成肉饼是真的吗-

周文王姬昌

“杀首子而食”的习俗

《墨子·节葬下》记载:子墨子曰:“夫輆沭之国者,其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

描述了越国的东面有一个輆沭之国,在这个国家里,长子一旦出生就会被解剖并食用,这个行为被称为“宜弟”。

《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传》记载:“交趾其西有噉人国,生首子辄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味旨,则以遗其君,君喜而赏其父。”

感觉味道很好吃,将肉献给国君,国君很高兴,为此赏赐。

《汉书》卷九十八《元后传》记载:“羌胡尚杀首子,以荡肠正世。”

《庄子·盗跖篇》记载:“尧杀长子,舜流母弟。”尧杀了他的长子,舜流放了母亲和弟弟。

之所以有“杀首子而食”这种习俗,学界认为,源自“掠夺婚”,害怕抢来的女人头胎生的不是自己的种,因此杀首子来延续血统的纯正。

文王昌,为什么后人称为姬昌?姬,因文王昌来自姫氏封地岐周(岐山),昌来源于羌方、犬戎的尊称,姬昌即来自姫氏的昌。

姬昌为后人为方便称呼而起。同理,姬发实名武王发。后来,在名字的演变中,姬成为了姓。

据《史记》记载,姬昌在登基之前曾游历四方,与不同的部落和族群交流。在与西北地区羌族的交往中,姬昌受到了羌族首领的热情款待,并被尊称为“昌”,意为“光明”或“昌盛”。出于对羌族的尊重和感激,姬昌决定接受了这个称号,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名字。因此,姬昌在登基后被尊称为“文王昌”,而不再使用姬姓。

在甲骨文中“姜”与“羌”构形相仿,都是与羊有关的特殊字。《说文》注解:男羌为羌,女羌为姜。可见姜的本义是女性羌人,而姜子牙,正是出自姜水地区(同在岐山附近)女性氏族姜氏。而羌方族,则至今存在,为今日的羌族。

姬昌真的吃了伯邑考吗,伯邑考被做成肉饼是真的吗-

据《史记》记载,伯邑考出生时,姬昌十三岁(十二周岁)。

据《毛诗正义》引《大戴礼记》记载,周文王十三岁时,生下长子伯邑考;十五岁时,生下次子周武王。

古代性成熟年龄,女性为12-15周岁,男性为14-16周岁。

也就是说,伯邑考的母亲怀上伯邑孝时,姬昌只有十二岁(十一周岁) ,尚达不到性成熟年龄,伯邑考不大可能是姬昌的亲儿子。

而姬发出生时,姬昌已有十五岁 (十四周岁),可以确定是姬昌的亲儿子。

姬发与伯邑考的相关记载中,姬发的权利远大于伯邑考,也间接证明了此事。

将伯邑考制成肉糜与帝辛观念不符

殷墟遗址的甲骨文相关记载可以得出:帝辛认为人祭是一种残忍和不人道的宗教仪式。

人祭制度引起了人祭备选者及其家庭的惶恐,人民开始呼吁废除人祭制度,对社会秩序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

帝辛认为废除人祭,可以稳定人民的情绪和社会秩序。

帝辛主张废除人祭,改以牲畜作为祭品来祭祀神灵。

姬昌真的吃了伯邑考吗,伯邑考被做成肉饼是真的吗-

商纣王帝辛

《尚书·周书·牧誓》

【原文】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作《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 “逖矣,西土之人!”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昬弃厥肆祀弗答,昧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勖哉夫子!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

【翻译】武王率领兵车三百辆,勇士三百人,在牧野与商作战,作了《牧誓》这篇战斗檄文。在甲子日黎明时分,周武王率领军队来到商国都城郊外的牧野,在那里举行盛大的誓师。武王左手持黄色的大斧,右手拿着系有牦牛尾巴的白色旗帜指挥全军。他说:“多么遥远啊,我们这些从西方来伐纣的人!”

武王说:“哦! 我们友邦的国君们和治事的大臣们,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们,以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国的人们,举起你们的戈,排列好你们的盾,竖立起你们的长矛,我要发布誓词。”

武王说:“古人说:‘母鸡是没有在清晨报晓的;若母鸡报晓,说明这户人家就要衰落了。”现在商纣王只听信妇人的话,对祖先的祭祀不闻不问,轻蔑废弃同祖兄弟而不任用,却对从四方逃亡来的罪恶多端的人,推崇尊敬,又是信任任用,以他们为大夫、卿士。这些人施残暴于百姓,违法作乱于商邑,使他们残害百姓。现在,我姬发奉天命进行惩讨。今天的决战,我们进攻的阵列的前后距离,不得超过六步、七步,要保持整齐,不得拖拉。将士们,奋勇向前啊!在交战中几次不超过四、五回合,六、七回合,就要停下来整顿阵容。奋勇向前啊,将士们!希望你们个个儿威武雄壮,如虎如貔、如熊如罴,前进吧,向商都的郊外。在战斗中,不要攻击制服从敌方奔来投降的人,要用他们为我们自己服役。奋勇前进啊,将士们!你们如果不奋力向前,你们自身就会被杀。

文中“昬弃厥肆祀弗答”,指“对祖先的祭祀不闻不问”。

实际并非帝辛废弃了祭祀祖先,而是帝辛废除人祭,改以牲畜作为祭品来祭祀神灵祖先,被武王认为不尊重神灵祖先。

《尚书·周书·穆书》:“穆王三十三年,细作曰:‘国无赋矣,而逆祀弗绝,人祭弗废。’”

《史记·周本纪》:“穆王兴,设侯、伯、子、男、男以下五等,禹迪之制。既而兴告人之法,诛害,僇待,斩割,人祭。穆王废人祭。”

这一段提到了穆王在位期间(穆王三十三年,即公元前591年),废除了人祭制度。

可见周武王重拾帝辛废弃的人祭制度,直到周穆王时期,才实际废除了人祭制度。

伯邑考死因,据《史记》记载是烹杀,烹杀在整个古代,都是一种极度刑罚,仅伯邑考、齐哀公、郦食其、周苛、朱高煦等寥寥几人被予以烹杀。

帝辛为废除人祭,稳定人民的情绪和社会秩序,与祭祀等贵族发生了严重冲突,怎么可能再无故对伯邑考施以烹杀?甚至是制成肉糜,赐予文王?

为何会出现帝辛杀伯邑考,制成肉糜,赐予文王的谣言?

基于姬氏周围氏族“杀首子而食”的习俗,以及姬昌和伯昌考年龄,帝辛的祭祀改革。

考古界主流说法更倾向于: 姬昌主动杀死并非亲生孩子的长子,进行献祭,并将长子做成肉糜献给姬氏祭司和羌方族、犬戎族、商族等提倡人祭的贵族势力,以此拉拢对方。

为何会出现帝辛杀伯邑考制成肉糜,赐予文王的谣言?

道理很简单,在周朝的发展历史中,人们逐渐废除了人祭制度、“杀首子而食”的习俗。

后人不了解商周时期的习俗,认为周文王是至仁的圣者,怎么可能作出杀死长子,献给君王如此残暴的行为?

因此篡改了历史,把杀伯邑考的人,从姬昌变成了帝辛,把姬昌献长子肉糜与帝辛,变成帝辛赐伯邑考肉糜予姬昌。

这样子,才能让姬昌成为圣人。

学会辩证历史,当你已经排除了其他所有的可能性,不管看起来有多么不可能,剩下的那个就必须是真相。

参考论文:罗招武《伯邑考之死探析》-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