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爱网 > 生活 > 正文

​宁波区划调整图宁波市的区划调整

2025-08-11 03:05 来源:灿爱网 点击:

宁波区划调整图宁波市的区划调整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浙江省各个城市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杭州市、绍兴市等等。



今天,我们聊聊宁波市。



宁波市是浙江省的第二大城市,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目前,宁波市总人口900多万,下辖了10个区县。



那么,宁波市10个区县的区划格局,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浙江省的基本情况。



浙江省属于我国东南地区省份,属于我国著名的江浙沪地区。



浙江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强省,按照2021年的统计数据,浙江省总人口6500多万,在我国各个省份中,6000多万的人口基数并不少。



近年来,各省人口不断进入了浙江省,进一步增加了浙江省的人口基数。



2021年,浙江省的GDP总量达到了7.35万亿,排名全国第4位。



不得不说,浙江省各个城市的进展非常均衡。



从人均经济来说,浙江省的人均GDP水平很高,与苏南地区并驾齐驱。



目前,浙江省总计下辖了11个地级市,区别是: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湖州市、嘉兴市、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丽水市。



其中,包括了杭州市、宁波市两个副省级城市。



我国总计只有15个副省级城市,由此可见,浙江省的综合实力很强。



近年来,杭州市的进展非常迅猛,甚至有机会冲击第五城。



至于宁波市,则形成了全国第一港口城市。



2021年,宁波港的货物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一。



2021年,宁波市的GDP总量达到了1.45万亿,属于非常不错的水平。



按照宁波市的进展规划,2025年,宁波市的GDP总量将会达到2万亿。



按照2021年的统计数据,宁波市总人口950多万。



从宁波市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来说,达到1000万人以上,仅仅是时间问题。



目前,宁波市下辖了6个区、2个县级市、2个县,区别是:海曙区、江北区、镇海区、北仑区、鄞州区、奉化区、余姚市、慈溪市、宁海县、象山县。



至于宁波市的区划变迁,先后历经了好几个阶段的变迁。



众所周知,我国行省制度起源于元朝。



历经元明清三朝的不断完善和调整以后,截至清朝嘉庆帝王在位时期,基本上形成了各省的基本区划。



其中,浙江省被划分为11个府,区别是: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宁波府、绍兴府、台州府、金华府、衢州府、严州府、温州府、处州府。



11个府基本上对应了现在的11个地级市,还出现了上八府、下三府的说法。



请注意,上八府和下三府,是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结构总结而来的说法,并不是说孰高孰低。



其中,宁波市为上八府之首。



在清朝统治时期,宁波府合计下辖了6个县,区别是:鄞县、慈溪县、奉化县、镇海县、象山县、定海县。



1840年之后,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例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等。



清朝连续战败,签署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开放了众多通商口岸。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签订以后,宁波成为了通商口岸之一。



宁波港宽水深,而且有一系列的山地。



一旦出现台风等恶劣天气,各种船只能够停泊在宁波等地避风,地理位置非常主要。



1912年,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阶段。



由于军阀之间相互进攻,对各地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随着战争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进展经济、恢复生产的阶段。



此时,浙江省内,陆续组建了各个地级市和专区。



鉴于宁波市港口城市的主要性,设立了宁波地级市,与宁波专区并立。



当时,地级市管理主城区,专区管理外围的各个县。



地级市与专区并立的格局,在建国初期非常普遍,例如贵阳市与贵阳专区、佛山市与佛山专区等等。



在50年代,宁波市的主城区,划分为4个区,区别是:镇明区、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



至于宁波专区,则管理了鄞县、余姚县、慈溪县、镇海县、奉化县、象山县、定海县等大片地区。



在五六十年代,宁波专区的管辖范围进行了多次调整。



周边的几个县,陆续划入、陆续划出。



尤其是在50年代末期的区划变迁中,宁波专区的管辖范围大大扩大。



1965年,宁波专区的管辖范围稳定下来,管理了7个县,区别是:余姚县、慈溪县、奉化县、象山县、宁海县、鄞县、镇海县。



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陆续调整为地区以后,宁波专区调整为宁波地区。



7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进入了持续高速进展阶段。



随着经济持续进展,为了适应经济进展的需要,我国各省下辖的地区,开始进行区划调整。



同时,各个地级市的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大。



1978年,出于扩大宁波市关系范围的需要,宁波地区的镇海县,划入了宁波地级市管理。



1983年,宁波地区被撤销,下辖的6个县,全部划入了宁波地级市管理。



宁波市合计下辖了5个区、7个县,,总计12个区县,区别是:海曙区、镇明区、江东区、江北区、郊区、余姚县、慈溪县、奉化县、象山县、宁海县、鄞县、镇海县。



不过,这样的区划格局,仅仅维持了1年时间。



1984年,宁波市的海曙区、镇明区合并,组建了新的海曙区。



同时,郊区和江北区合并,组成了新的江北区、滨海区。



1985年,镇海县被撤销,组建了镇海区。



同一年,余姚县被撤销,设立了余姚县级市。



1987年,滨海区更名为北仑区。



同一年,慈溪县、奉化县被撤销,设立了县级市。



截至90年代末期,宁波市下辖了5个区、3个县、3个县级市。



进入21世纪以后,宁波市的城区面积持续扩大,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



2002年,宁波市的鄞县被撤销,组建了鄞州区。



2016年,奉化县级市被撤销,组建了奉化区。



同时,宁波市的江东区被撤销,并入了鄞州区。



截至2016年,宁波市6个区、2个县级市、2个县的区划结构形成。



当然,这仅仅是暂时性的区划结构。



随着宁波市的持续进展,在未来的区划变迁中,可能会出现撤县设区或者撤县设市的情况。



进入21世纪以后,出于进展经济的需要,宁波市陆续组建了经开区、港区等几个新区。



不过,这几个区的情况特殊,属于功能区,一般不会统计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