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爱网 > 生活 > 正文

​南明挽歌:南明政权昙花一现,永历皇帝逃亡贵州(一)

2025-08-19 14:30 来源:灿爱网 点击:

南明挽歌:南明政权昙花一现,永历皇帝逃亡贵州(一)

导语

南明:自1644年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崇祯皇帝自杀后,至1662年永历皇帝被杀,由明朝宗室在南方相继建立的几个政权的合称。

整个南明仅历时18年,弘光、隆武等政权不过昙花一现,永历政权虽延续16年,但大部分时间颠沛流离,因此未能如历史上其他南北朝一样,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朝代。

永历皇帝在贵州安龙待了4年,在贵州留下的最大的遗产就是“十八学士墓”了;南明灭亡后,部分遗臣不愿出仕,就在贵州隐居了下来。

《南明挽歌》系列,聊的就是中国最后一位汉族皇帝——永历皇帝流亡贵州及南明遗臣隐居贵州的的故事......

明朝灭亡

明朝的灭亡,其实根子还是出在明神宗朱翊钧那儿。

朱翊钧(1563-1620):即万历皇帝,在位48年,早期在张居正辅助下创造了“万历中兴”。但中期时的“万历三大征”却耗尽了国库,国势开始走弱。至1619年讨伐建州女真失败,明朝便拉开了灭亡的序幕,仅仅25年后,明朝即谢幕......

朱翊钧之后是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继位,但继位不到一年就因病去世,由长子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继位,这个就是著名的木匠皇帝了。

朱由校病逝后,传位弟弟明思宗朱由检(1611-1644),即大名鼎鼎的崇祯皇帝。

崇祯继位后,确实是励精图治,勤政不倦,但奈何国事糜烂、党争不断、天灾人祸、后金崛起,加上崇祯本人政治谋略一般,终成亡国之君!

其他暂且不论,在李自成大军逼近北京时,崇祯就应该转移到南京去,最不济也应该把太子安排到南京,即使北京城破,还有江南半壁江山,起码还有东山再起的资本吧。

1644年3月,北京城破,崇祯自杀,太子被俘,崇祯一系被全锅端。

崇祯确非亡国之昏君,但明朝确实在他手里灭亡,说冤也冤,说不冤其实也不冤!

南明政权

01.弘光政权

崇祯自杀后,南京掀起了一场拥立新帝的斗争。凤阳总督马士英主张拥立福王朱由崧,而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等主张拥立潞王朱常淓。

朱由崧是明神宗的孙子,与崇祯是同辈;朱常淓是明神宗的侄子,是崇祯的叔辈,了解中国封建宗法制的朋友应该知道,其实朱由崧比朱常淓要更名正言顺些。

史可法等人却认为朱常淓更贤明,理应立贤不立亲。

1644年5月,马士英抢先下手,拥兵迎朱由崧进南京,即帝位,年号弘光。

旋即驻守武昌的左良玉以“清君侧”的名义顺长江而下,马士英被迫急调江北四镇迎击,致使江淮防线空虚,清兵直驱而入,无兵可用的史可法扬州战败殉国。

清军兵临南京,众大臣献城,弘光帝被俘,然后被押解至北京,次年被杀。

本来弘光政权具有较强的合法性,可以说是江南臣民最大的公约数,但成立之前就有拥立之争,成立过后内部又纷争不断。终究,弘光政权昙花一现,不过仅仅一年时间!

02.隆武政权

1645年闰六月,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即郑成功的父亲)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监国称帝,建立隆武政权。由于消息隔绝,40天后鲁王朱以海在绍兴监国,称为绍兴政权。

隆武政权与绍兴政权又陷入了正统之争,势同水火,各自为战!

1646年6月,鲁王败于清军,流亡于海上。8月,隆武帝兵败被杀。

次月,拥立隆武帝的郑芝龙投降清朝,郑成功苦劝其父出海未果,郑氏父子最终决裂。

03.永历政权

10月,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宣布监国,11月称帝,年号永历。

11月,隆武帝弟弟朱聿鐭在广州援引“兄终弟及”称帝,年号绍武。

随即双方又陷入了正统之争,并相互攻伐(满清在旁虎视眈眈,两支南明宗室居然大打出手,兄弟阋墙!)

笔者按:看过金庸先生《鹿鼎记》的朋友,对南明政权后代的正统之争应该有很深的印象,在书中,云南沐王府支持桂王永历帝的后代,天地会支持唐王隆武帝的后代。

朱聿鐭称帝仅40天即被清军所俘,后乘看守不备自杀身亡(让人钦佩!)。而朱由榔也最终败于清军,逃往广西柳州。

此时大顺政权余部(李自成已于1645年9月战死于湖北九宫山)与大西政权(即张献忠)处于与清军作战的第一线,永历政权得以喘息。

随着各地明军、义军的失利,永历政权再次面临着灭亡的危机。好在此时大家终于意识到,大明内部再互相打来打去,无疑会被清军逐一消灭。

1650年,郑成功承认永历帝的正统性,被封为延平郡王。1652年,大西政权余部孙可望和李定国与永历政权联合(张献忠已于1647年战死)。

明朝残余力量终于联合在了一起!

南明政权分布图

南明政权君臣图

南龙古寨及布依族

在大西军的建议下,永历帝迁往贵州,开始了在安龙驻跸4年的岁月,此时为永历六年,相对而言,永历帝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日子。

据说永历帝到贵州后的第一站就是南龙古寨,并在此住了两个月。

南龙古寨:

明洪武年间调北征南之后,在盘江区域设立南龙府,驻地就在南龙古寨,后来因为此地缺水,才又迁至安隆(即今安龙)。

南龙古寨是典型的布依族传统古寨,村民全部为布依族,共200多户800多人。村寨中建筑按八卦阵式排列布局,巷道曲折,颇有军事防御功能,古榕树巨多,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其中寨中布依吊脚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布依吊脚楼:

属于中国六大建筑派别川派建筑的一种,典型特征为干栏式建筑。

布依吊脚楼一楼关牲畜,正屋前为上二楼楼梯,二楼住人,中间为大厅(有火塘),边上为房间。建筑风格有点类似傣族竹楼和苗族吊脚楼,非常有特色,值得一观,当然最好是能进二楼房内参观。

注:笔者两次去过南龙古寨,遗憾的是,第一次没照照片,第二次照片遗失,所以就无法上图供大家阅览了。

南龙古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布依族

布依族源于古百越,是古代百越的一支。

秦汉以前称濮越、濮夷,东汉称僚,唐宋称蕃蛮,元明清称八蕃、仲家,布依族自称濮越、濮夷。1953年,统一命名为布依族。布依族与壮族同源,贵州境内称布依族,广西境内称壮族。

布依族传统建筑

受资源和汉文化影响,布依族传统村寨建筑差不多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01.布依吊脚楼:这个是最传统的布依村寨了,主要分布于盘江两岸,主要特征:吊脚楼、河流、古树。吊脚楼独立成栋,一楼关牲畜,二楼住人,为南方古建遗风;河流傍村而过(有时引小沟渠入村内),河上建有石制小桥;古树以榕树为多(也有榛树等),这个和少数民族的自然崇拜有关。具体案例可参考南龙古寨、下纳灰村等。

万峰林纳灰村

02.石板房:主要分布于黔中地区(安顺、贵阳),因当地盛产石材,居民以石为墙,以石片为瓦,多建成三合院、四合院样式。具体案例可参考贵阳镇山村(布依族)、安顺云山屯(汉族)等。

镇山村:花溪水库船上眺望

云山屯:石板房

03.融合形式:在贵阳某些地方,受汉族影响,布依族建筑和汉族建筑形式基本没有太大区别,多为悬山青瓦顶穿斗式木结构,主屋面阔3间或5间,明间为堂屋,作为客厅、宴席和供奉祖先神龛之所。不过,明间正面样式和祖先神龛却具有鲜明的布依族特色,具体案例可参考贵阳市开阳马头寨和乌当下院村等。

马头寨:水东土司文化

下院村:布依族建筑之明间(堂屋)

南明朝廷迁往安龙

在南龙古寨短暂停留后,永乐帝君臣一众人等迁往安龙府。

此阶段,南明接连取得大捷,大西军控制四川、湖南、贵州、云南、广西,李定国进军广东;而郑成功也控制了福建沿海,两方相约会师广东。

在一系列对清作战胜绩的加持下,挟天子以令诸侯已无法满足大西军孙可望的野心,孙可望妄图称帝。与此同时,清廷向郑成功招降,郑成功犹疑未决,双方未能在广东会师,导致李定国肇庆战役、新会战役失败。

南明与清廷进入相持阶段,南明之前的一系列胜利,仿佛死亡之前的回光返照,南明挽歌已经在徐徐响起......

《南明挽歌》系列待续......

附:本文历史人文景点地址

01.南龙古寨:兴义市巴结镇南龙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02.下纳灰村:兴义市万峰林景区内;4A旅游景区。

03.云山屯: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山屯;明清屯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

04.镇山村: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布依族生态博物馆。

05.马头寨:贵阳市开阳县禾丰乡马头寨村;水东土司文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

06.下院村:贵阳市乌当区偏坡乡下院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下院村古军事营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