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爱网 > 生活 > 正文

​粟裕当总参谋长时,配有11位副总长,为何实际到任只有两个“半”

2025-11-14 23:52 来源:灿爱网 点击:

粟裕当总参谋长时,配有11位副总长,为何实际到任只有两个“半”

每个人都清楚,我们现在美丽的新中国是大家共同的母亲,而她的建立是万分不易的,我们挥舞着崭新的旗帜,以共产主义思想驱退了这片土地上肆虐已久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最终建立起了这一乐土。

新中国新气象,也实在发生了不少的趣事,其中一件趣闻与粟裕有关。

粟裕接受上级任命,担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的职务后,按规定给他配置了11位副总长。说起来,人才济济,好不热闹,但事实上,真正到任的只有两个“半”。

担任总参谋长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先后经历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居安思危的重要性被我们铭记,在这样的形势下,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这一职务自然意义重大,绝不容失,曾经担任过这一职务的人有徐向前元帅和聂荣臻元帅。

1954年,战火终于熄灭,中国回归安定,中央军委最终决定把总参谋长的位置托付给粟裕。

在此之前,粟裕身受高血压和美尼尔综合症的困扰,在苏联接受医治,直到1951年才回国,回国后的他在中国解放军总参谋部担任副总参谋长。

面对这一殊荣,粟裕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其实他本人更愿意在部队或院校中工作,可以利用职务之便,把自己多年领兵的经验加以总结。

粟裕在之前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而他在总参部的工作经验更是锦上添花,使他成为这一职务的最佳人选,因此,虽然他数次推辞,但在上级的坚定请求下,他还是答应了。

同年10月31日,粟裕被中共中央正式任命为中国解放军总参谋长。同时,按照规定,粟裕身边还要配备11位副总参谋长,这11个人,分别是:张宗逊、李克农、陈赓、王震、许世友、韩先楚、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黄克诚。听起来。协助粟裕工作的人才竟有这么多,可是事实上实际到任的只有两个“半”!

分身乏术

这十一位副总参谋长大半都不前去上任,倒不是说他们不服从上级命令,或者说对粟裕有什么意见,而是因为他们实在分不出心神精力。

混乱的世道能够磨炼人的才能,而聚集在共产主义旗帜下的有才之人数量很多,可也架不住新中国成立后,对人才的需求量太大。

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被官僚主义、帝国主义轮番摧残,等到新中国成立时,可以说是元气大伤,百废待兴,为了使新中国能够恢复元气,自然要努力建设,建设自然不能是盲目的,要求各部门科学统筹,这就需要各领域的人才了。

需求量和供给量不一致造成的就是人手不足,一人身兼数职成为常态,而被指定给粟裕的11位副总长,正是参与祖国建设的大忙人,很多一年到头在全国各地奔波。

副总长一职可能是他们众多职务中的一个,就算有人不用天南海北的跑,但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倾注的那么多项事情上。

两个“半”

不过到底还是有人能巧妙分配精力,真正到总参部上班,也就是我们上面说到的两人“半”——李克农、张爱萍,那“半个”就是陈赓,这里面大有门道。

根据任命,李克农在总参部负责的是情报工作,这可以说是因材施用的一个最佳范例,因为李克农有着丰富的情报工作经验,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李克农就已隐蔽的姿态,来到国统区进行地下工作。

人事任命方面讲究的就是知人善任,李克农在总参部干起老本行,照旧从事情报工作,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可是李克农的身体状况却持续恶化,1957年,他因摔倒而引发脑溢血,在抢救之下,躲过了鬼门关,但这之后身体精力方面也就不如从前,处理事务的能力不能回到过去的巅峰状态。

真正到总参部上班的副总长中,就有张爱萍一个,不过虽然他人是来了,但比预定到达日期要晚了五个月,因为他接受到这一任命之时,其实远在浙江沿海地区,他在那里组织海军建设并促进一些岛屿解放。

等手头的工作已经完成后,张爱萍这才得以赶往总参部报道,但他并不能经常协助粟裕,因为总参部和国防部相邻,而张爱萍的老领导彭德怀当时担任国防部部长,他对自己这位心腹爱将的能力十分信任,常常把他唤到国防部来和自己商讨工作事宜。

后来觉得不过瘾的彭德怀更是直接把张爱萍调到了国防部所在的楼层办公,可以说是把张爱萍走了。

陈赓大将就是那“半个人”,因为他当时忙着一件大事,也就是办学,当时他正着手建立一所军事工程学院。这所学院位于哈尔滨,将会和哈工大互帮互助,帮助我国培养急需的高素质军事技术人才,这件大事可不能马虎,需要陈赓的全部心神。

因此直到1953年,军事工程学院的建设告一段落,陈赓才能松一口气,抽出时间到总参部办公,尽管上班时间断断续续不算多,但陈赓和粟裕交情很好,因此在工作方面也十分默契,有1+1大于2的效果。

小结:

新中国的成立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药,事实上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考验着我们的能力。

身处当今社会,满眼繁华,身负才能的人层出不穷,我们很难想象建国之初的中国会是那么的憔悴,人才凋敝。而正是在那样的条件下,革命先辈顽强奋斗,努力打拼,最终建设出了如今这么美好的新中国。